百书楼 > 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 > 第366章 相看(4k)

第366章 相看(4k)


均输官的本质是什么?

    将货物从价格低的地方运到价格高的地方贩卖。

    他们不生产货物,只是货物的搬运工。

    又因为背靠国家的赋税系统,让他们拥有足量的货物来源。现在,除了粮食之外,盐、铁制农具,都在均输官的搬运范围之内,而汉家足够大,不同地方的价格差足以让均输官获得丰厚的报酬。

    尽管在太学之议后,曹嵩领导下的均输官已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平抑物价而非盈利之上。

    现在,因为天灾的存在和救灾的需要,刘辩需要他们更进一步。

    这与曹嵩不谋而合,均输官并未因为太学之议的结束而不再为人诟病,最简单的道理——均输官不事生产,他们所赚取的财富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而这部分人,声量从来很大。

    曹嵩知道自己在外的名声不算太好,但这不代表他就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谁不愿意让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啊!

    “陛下放心,臣回去后便与臣属商议,再奏于陛下御览。”曹嵩答应地很干脆,可在应下之余,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给刘辩提个醒,“只是若做备灾,其间各种储备,均属所得只怕会更低些。”

    “无妨,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尽管放手去做!”刘辩又不是守财奴,他这些年一门心思地搞钱,根本原因还是没钱干不了事。

    若为了多赚办事的钱而不去办正事,岂非倒反天罡。

    曹嵩兴奋地离开了。

    出了云台殿后,曹嵩决定再写一封信给曹操,他打定主意,等到下次宫中擢选采女,一定要让自家孙女入选!

    曹淑性情不适宜待在宫中,那就培养其他孙女。

    不然,像今天这样旁人抢破头都抢不到的好事,怎么能一直轮到他老曹家来做呢!

    圣眷,是需要稳固的。

    ……

    右扶风,杜阳县。

    县尉毛方正亲自带着人开挖沟渠,时隔数年,他比昔日在太学时成长了太多,不再是当初那个跟在陈容后面的后进学弟了。

    身为二百石的县尉,他因处事公正,在本县很受百姓敬重,走到哪儿,谁不唤一句毛君?

    想到此处,毛方更有干劲了。

    “毛子实!”

    “毛子实!”

    透过雨水,毛方听到有人在呼喊他的名字,他眉头一皱,现在杜阳县谁敢这么喊他?

    回身一看,哦,是县长啊,那没事了。

    毛方的脸上立刻带了笑容:“明廷怎么来了?”

    “府君来此视察,点名要见你,快随我去见赵府君。”

    毛方一愣,看了看身上因为干活而沾染上的脏污,面露难色……他没带换洗衣物,如此去见府君,怕是有些失礼。

    县长却拉着他的手,道:“如此正好,也让赵府君知晓你正在做的事!”

    毛方就这么来到了赵融面前。

    “早就听说杜阳县尉素有君子之风,而今看来,果然名副其实。”赵融没在毛方面前摆什么架子,宛如一个寻常的富家翁。

    他可太喜欢像毛方这样踏实肯干、还能引领百姓一起干活的官吏了。

    时至今日,扶风的大风与冰雹早就已经没了,但雨水虽然比最开始的时候小了一些,却还是没有停歇的迹象。

    这让赵融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即便如今已经挖成了数道连通渭水的沟渠,如今扶风一些低洼的地方也已经积蓄了雨水,百姓们只能坐视房屋与农田被淹。

    毛方自谦之言姑且不提,赵融马上问起了工程进度。赵融此次巡察,与郡丞赵温兵分两路,最关注的便是进度,沟渠完成的越早越好。

    说到这,毛方来了精神,兴奋地介绍说:“此处沟渠只差最后一段,便能连通渭水了,今日最后一段便能挖通。”

    赵融笑道:“如此盛景,定不能错过!”

    已经挖好的沟渠之中,已经流满了雨水,而正在挖的地方,乃是一段一段的隔断,防止沟渠中汇集的雨水灌进来。

    可即便如此,雨一直下,混在土壤之中,让本就难挖的泥土更加黏合。

    即便有官府提供足量的吃食,百姓们也难以维持如此高强度的劳作。而雨具的数量有限,是以,在临时搭建用以挡雨的多个茅草亭之下,许多百姓聚集在那里休憩,等待轮换。

    雨声之外,罕有人声。

    时至今日,已经不知有多少人病倒、累到,留下来的百姓中没几个人有多余的心神气力说话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亭子里气氛压抑,正相反,所有人都满怀期待。

    因为,这一切辛苦都是有回报的,都是值得的。

    “通水喽!”伴随着一声带着嘶哑的吆喝,又一条连通渭水的沟渠被挖通。

    在场的百姓们无不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总算成了……

    “府君有令,凡参与开挖沟渠者,每日皆可领麦两斗!”

    听到身后传来的欢呼声,赵融摸了摸自己柔软的肚子,轻轻一笑。

    雒阳,鸿都门学。

    刘协正在属于医科的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发呆。

    华佗和张仲景分别领着医者们前往了弘农和扶风,他最爱的鸿都门学的医科为之一空。

    而前段时间诸葛亮加冠取字之后,根据刘协的了解,受诸葛亮叔父诸葛玄嘱托在雒阳为诸葛亮加冠的人,唤作刘繇的东莱名士,嘱托诸葛亮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太学。

    那时,刘协还替他不能出面的皇兄给诸葛亮带了份贺礼。

    可惜,他是不能和诸葛亮一般提前加冠取字的。因为一旦加冠,就意味着他成年了,那就得前往陈留封国。

    之后,似乎因为刘繇的建议,诸葛亮都不怎么来鸿都门学了。

    哪怕心中知道刘繇是个很有清名的人,此次来京也是受太尉征辟为府掾,刘协却还是先入为主地不太喜欢这个人。

    而原本会替皇兄看着他的王粲在今年也被司徒府征辟,又被他的皇兄诏除为黄门侍郎。

    如此一来,少了两个最熟悉的人,刘协怎么会不觉得无聊呢!

    其实刘协内心之中,是很想跟着华佗或是张机离开的,但董太后那一关他都过不了,更别说旁的了。

    忽然,刘协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眨了眨眼,看到那个身影靠近了,才知道自己没有看错。

    “孔明,多日未见,你今日怎么来了?”

    “今日书读得太多,阿兄不许我再读了,将我赶来这儿放松一下……”

    刘协:?

    来鸿都门学放松?

    那他是来做什么的?混日子吗?

    诸葛亮解释说:“待到九月,就是太学两年一度的通经考核,叔父托付刘公传信,希望我与兄长皆能通晓更多经典。是以这些日子一直在做准备,未免有些废寝忘食了。”

    刘协点了点头,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通过通经考核的……不过,你今日打算如何放松呢?”

    “我已经想好去哪了,殿下要同去吗?”

    “好啊!”刘协跳了起来。

    ……

    “阿亮……这就是你说的……放松?”

    刘协望着正在兴致勃勃地摆弄着各种器械的诸葛亮,发出了灵魂一问。

    这几里哐啷的动静,怎么想也不能让人放松吧?

    诸葛亮一心二用,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物件,一边对着刘协解释说:“我心中喜爱,所以不觉得累。就好像殿下喜爱钻研医术,难道会因为医书枯燥而厌烦吗?”

    “我没感觉医书枯燥啊?”话说出口,刘协便明白了诸葛亮的话中之意。

    但诸葛亮的放松时刻并未持续太久,没过多久便有人找了过来。

    刘协认识来人,心中疑惑,遂问道:“赵公匆匆过来,是太后有什么要紧事要寻我吗?”

    来人赫然是中常侍赵忠。

    “未曾想殿下当面,失礼之处,还请见谅……”赵忠拱手作揖后才答道,“我此番奉令而来,非是为了殿下,而是为了这位小郎君。”

    诸葛亮有些疑惑,若是刘协方才不开口,他只会当赵忠是天子身边的宦官,不会觉得意外,可太后……

    “陛下请诸葛郎君明日去西园游玩,还请郎君务必重视……明日辰时三刻,会有车驾前去接郎君,请郎君务必重视。”

    赵忠这话说完,更让诸葛亮疑惑。

    在赵忠离开后,他看向刘协,却见后者也是一头雾水。

    刘协亦是不解——皇兄要让阿亮去西园,怎么会让赵忠传话呢?

    他拍着胸膛对诸葛亮说道:“孔明放心,我这就回宫去,替你打听清楚缘由!”

    说罢,刘协就在赵忠之后离开了。

    然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最后只有个内侍回来告诉诸葛亮刘协今日是出不了宫了。

    诸葛亮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去将此事告知他的兄长诸葛瑾。

    诸葛瑾心中虽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但这个猜测过于大胆,让他完全不敢说出口,甚至都没和诸葛亮说,以免会错了意惹祸。

    偏偏此时京中又没有能够同他商议此事的人存在。

    早前受诸葛玄所托为诸葛亮加冠的刘繇看似亲密,实则此前并无多少交情,双方的联系关窍只在刘繇是诸葛玄上官刘岱的亲弟弟。

    如此,诸葛瑾也只能亲自安排,替弟弟做好明日的准备。

    次日辰时三刻,赵忠口中的车驾果然如约而来。

    诸葛亮在诸葛瑾的安排下,并未穿的太过华丽。一袭以青色为主的儒生衣袍甚为贴身,身侧的香囊与玉佩同腰带前方镶嵌的青白色环佩相得益彰。

    十三岁的诸葛亮身形已经很挺拔了,在衣装的映衬下,任谁见了也得赞上一句翩翩美少年。

    诸葛亮到底年少,读的书虽多,经历的却少。直到来到了西园,他依旧有些不明所以——

    兄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可最后除了一直嘱托他谨言慎行、不可逾矩外,什么都没说。好在西园这里他认识的天子与陈留王都在,让他稍稍安了心。

    刘辩不知道诸葛亮所想,他正对着诸葛亮说着话:“今日家中长辈有意来西园逛逛……我前来作陪,又想着那日你加冠我因有要事未能前往,且多日未见,正好在今日见上一见。”

    可这话非但没帮诸葛亮解惑,反而让他疑惑更深了。

    不过刘辩只稍作解释,并未多言,转而聊起了诸如学业之类的话题,还有刘协在一旁作陪,插科打诨,诸葛亮见状,也不好多问。

    未久,孙璋亲自过来通传——“陛下,殿下,太皇太后与太后有言,使臣请陛下、殿下前去作陪……”

    说完,孙璋又看向诸葛亮,说道:“这位莫非是殿下时常提起的那位童子郎?太皇太后听说他少而聪慧,方才特意吩咐,想要见上一见。”

    “朕知道了,孙公回去通禀,朕稍后便到。”

    刘辩说完,目送孙璋离开后,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说道:“莫要慌张,就当一次寻常的见面。”

    诸葛亮:我没慌啊?

    他心中有了猜测,大约是两位太后见他与陈留王走得近,担心陈留王遇人不淑,才会想要见他一面的吧。

    诸葛亮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而兄长欲言又止,是因为他在认识陈留王之前已经先一步认识了天子,这场见面本就没有必要……但兄长又不好非议太后,所以从始至终都没开口。

    应该是这样吧?所以兄长才会嘱托自己谨言慎行。

    以前诸葛亮隐隐听说太皇太后曾经尝试支持陈留王成为储君,可如今皇嗣都有了,总不至于还要重演一次孝景皇帝时梁王刘武的故事吧!

    怀着这样的心思,诸葛亮无比坦然地跟着刘辩见到了两位太后。

    个中礼仪自不必多说,诸葛亮被询问了不少问题,经学上几乎没有,反而是家庭、过往经历、对待事物的看法这类问题被问的最多。

    诸葛亮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心中坦荡,自是有一说一。

    只是说着说着,诸葛亮的余光忽然留意到自己侧前方的屏风后面似乎有一道人影,一直在那儿。

    有点奇怪。

    谁会躲在那里呢?

    在回答问题之余,诸葛亮还有闲心做此思考。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51218/1111076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